刘晓博在昌调研州属国有企业

回顾笔者陪伴中国煤炭走过的这十余年坎坷路,发现全球与中国煤炭可谓是风水轮流转,期间感慨良多。

前10个月全国共进口煤炭17031万吨,同比下降29.9%。另外,截止10月末,全社会存煤已持续46个月超过3亿吨。

刘晓博在昌调研州属国有企业

今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通报了当前全国煤炭经济运行情况。目前煤炭价格已跌回2004年末水平。炼焦煤价格比年初下降约200元/吨。报告指出,前10个月全国煤炭产量30.45亿吨,同比减少1.14亿吨,下降3.6%公司昨日发布公告称,董事长郭海因个人原因辞职。

郭海任职期间公司业绩大幅下滑昨日发布的公告还显示,11月16日,山煤国际召开董事会会议,同意提名赵建泽为公司董事候选人。同时,赵建泽被提名为公司董事候选人,预计将接任董事长一职。你减煤,不仅仅是改善空气质量,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水平,也是同时减少了二氧化碳。

报道称,被称作空气末日的雾霾仍然笼罩着中国的许多城市。美媒称,中国正试图减少煤炭消耗,向绿色清洁能源转型。2015年以来,中国的煤炭需求和价格大幅走低,许多煤矿关闭,九成煤企亏损。绿色和平的报告说,在调查的367座城市中,仍有近八成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其中河南、北京、河北是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三个省市。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中国项目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说:燃煤排放二氧化碳,在能源部门里面,它占80%。他说,这会给煤炭行业带来阵痛,但是如果煤炭消费降不下来,中国无论是温室气体的减排,还是空气质量的改善,都无从谈起。

刘晓博在昌调研州属国有企业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问题,中国政府试图控制化石能源的消费,尤其是占能源消费比重三分之二的煤炭。报道称,煤老板生意不好,煤矿工人收入减少甚至失业,这里的情况可以说是中国煤炭业的一个缩影。2014年,中国的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2.9%,这是14年来的首次下降,2015年还将持续这种下降趋势。据美国之音电台网站11月30日报道,在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一处露天煤矿,煤炭开采器械都被闲置在一旁,煤堆上甚至长出了杂草,看来这里停工已有一段时间了。

报道称,雾霾问题的严重性迫使中国政府做出回应,包括要求京津冀等一些重点省市区控制煤炭消费、关停小煤矿、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钢铁厂和水泥厂等。但是,这也许是不可避免的。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10月发布的一份报告说,与2014年同期相比,中国2015年上半年空气质量有所好转,煤炭消费下降是主要原因。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所做的二氧化碳排放到2030年达到峰值的承诺也意味着,控制煤炭将会是大势所趋

搞好耦合集成,上下游成龙配套,把传统意义的三废循环经济理念提升到主导产业的循环经济一体化发展,变单纯的原煤生产企业为输出优质商品煤、清洁电力、蒸汽、热力、油料、天然气、化工品、利废建材,甚至有稀贵金属等多元产品的能源综合体企业集群,原煤生产总量没有增加,但是由此产生的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是巨大的,并实现了煤矿的清洁生产,矿井水、煤矿瓦斯、沉陷土地,甚至井下冒落的采场空间都可以得到有效利用,优势互补,这才是未来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方向。清洁的内涵煤炭是高碳能源矿产资源,秉性不可改变,煤炭燃烧的产物就是二氧化碳。

刘晓博在昌调研州属国有企业

煤可以梯级利用、优质煤外销,节约仓储运输费用。再其次是梯级利用,可操作空间更大。

不少煤炭生产企业为了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加压,实施清洁生产。从生产侧而言,十三五期间应调控生产总量、加大生态文明矿区(矿井)建设力度,把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产生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做好原煤洗选调质和分质分级梯级利用工作,加快推进现代煤化工技术升级完善提高,科学有序推动煤炭清洁转化工作,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实现集约发展,把我国煤矿建设成为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现代化大型矿井。我国受限于能源资源条件,离不开煤炭,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和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我国发展不得不优先考虑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煤炭行业清洁生产也好、循环经济发展也好,离不开国家专项优惠政策的扶持。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属于自愿性的清洁生产行业,法律仅限于提倡和鼓励。其次,部分矿井原煤具有特殊性能和成分,有的含有稀缺元素,特别是大量高挥发分、高含油的长焰煤,采用炼煤拔头化工技术进行中低温干馏,先拿出部分经济价值更高的油和气,附带还能把煤中的硫分降一降,可以让原煤产值和效益成倍增长。

适度的煤炭消费或碳排放,并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十三五的煤炭机会十三五和未来更长一个时期,除非燃煤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找到切实可行的出路,否则煤炭被低碳、无碳能源大量替代是迟早的事。因为大部分资源综合利用性循环经济产业的原料都是煤矿三废,有效品位低、品质不均、数量巨大,在当前全行业亏损的形势下,没有扶持政策,难以良性发展。

分质分级梯级利用是主要途径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可能是煤炭企业未来转型发展、实现清洁利用、提高资源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近些年各煤炭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变过去单纯的环保末端治理为资源综合利用的治理和发展方式,直接推动了煤矿的清洁生产工作。

从消费侧而言,要利用全面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正案的契机,加大污染物治理力度,强化监管,努力推动超低排放燃煤发电升级改造,下大力气治理散烧煤,提高煤炭集中转化的比例,加强分散型用户的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启动碳交易和煤炭消费限额交易等市场机制。清洁要有度的概念,并不是一说清洁就意味着零。不要再怀念过去大宗销售、大进大出、图省事的销售方式。我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对各行各业的清洁生产都有具体要求,煤炭行业也有。

只有当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生态环境的容量,才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剩余的低劣质燃料可以就地发电,热能可以梯级利用,余热可以得到综合利用,能效可以大幅提高,能耗成本可以大幅降低,特别适合于煤矿循环经济产业发展。

煤炭更清洁是个相对概念。目前,我国已大量推广应用的燃煤超低排放发电和现代煤化工技术,以及先进的烟道气净化技术,可解决大部分大气污染物的超低排放问题。

(作者系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副理事长)。低碳发展、近零碳排放是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无论是烟粉尘,还是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只要政策措施得力,我国大多数煤炭消费一般意义上的清洁利用问题近中期内基本可以得到解决。例如,块煤一直比混煤(末煤)单价高,矿井生产人员无限度追求开采高效,导致块煤率大幅度下降,末煤比例大量增加,原煤减值损失也非常大,这些都是很容易改进的地方。对此,煤炭行业管理者不能盲目乐观,如果不未雨绸缪,必然会越来越被动。能做到零排放当然最好,但是那是有条件的、经济代价也是巨大的。

这些有害元素一旦遇到高温会氧化,进入烟气中,再净化的成本更高。首先是原煤精细化洗选加工,多品质、多粒度级,配煤改质,优质优价,都可以拓展用户市场,提高商品煤价值。

煤炭清洁利用分生产侧和消费侧两个层面,需要各司其职,各自做好自身的工作。当然,在人类还没有为二氧化碳找到很好出路之前,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对减少碳排放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同时,地球生物圈本身需要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只要技术成熟,并且能够实现产业规模化、园区化,其中的发展空间是显而易见的。

关于作者: yri

监测数据显示,黑龙江双鸭山个别5500大卡/千克动力煤价格比上周下跌5元/吨。

为您推荐